11月快递业迎来业务旺季

 人参与 | 时间:2025-11-16 20:48:06

来自国家邮政局的月快迎业数据显示,进入11月,递业我国快递业迎来业务旺季,月快迎业汕头市某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均快递业务量已突破6亿件。递业“双十一”后,月快迎业快递包裹如潮水般涌向千家万户。递业在忙着拆包裹的月快迎业同时,一定要注意快递包装背后可能潜藏的递业健康风险。


01

快递包裹的月快迎业卫生状况

不容乐观

生活中,因拆快递感染疾病的递业案例并不鲜见。湖北曾有一女子在拆快递时揉眼睛,月快迎业随后眼睛出现发痒、递业红肿,月快迎业进而出现疙瘩和凸起,递业疼痛难忍。月快迎业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疱疹病毒感染。汕头市某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神经痛是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无独有偶,广西一男子在取快递后徒手拆包裹,此后,本身易过敏的他手臂、身体出现片状红疹,瘙痒难耐,经诊断为皮肤过敏。分析致敏原因,与其徒手拆快递包装密切相关。

还有一名女士网购了几袋土豆片,打开快递箱子后感觉颜色不对,怀疑可能变质,没有洗手就尝了一片。当天晚上,李女士感到腹痛,随后腹泻不止,导致脱水,之后被家人送往医院。医生在李女士送检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出超标的大肠杆菌,但土豆片样本中大肠杆菌含量符合标准。医生怀疑是拆快递后没有洗手直接进食食物导致。

那么,这些病菌是哪里来的?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快递包裹的卫生状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研究人员对不同的运输商取样了一些快递包裹,并擦拭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包装,将样品送到实验室,以便研究人员可以测量每个盒子上菌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同时,擦拭了几个家用物品,并将它们的菌落形成单位与快递包裹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即使是送到收件人家门口的小型包裹上的细菌数量,也可能比一般的马桶座圈上的细菌数量多出6倍。另一方面,大盒子里的细菌数量可能是家中厨房水槽里潜伏的细菌数量的11倍。

02

即便包装符合生产要求

也可能存在有害物质

常见的快递包装通常分为纸类、塑料类和纺织纤维类这三大类。《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这三类快递包装,分别给出了重金属与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针对纸类快递包装,标准给出了铅、汞、镉、铬4种重金属的总量及分量限值,以及溶剂残留、可吸附有机卤素的限量要求。针对快递电子运单,还专门增加了双酚A的限量要求。针对塑料类快递包装,标准将塑料快递包装分为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两类。其中,针对非生物降解塑料类快递包装,标准规定了铅、汞、镉、铬4种重金属的总量和分量,以及溶剂残留、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针对生物降解塑料类快递包装,除了上述要求外,标准还给出了锌、铜、镍等7种特定元素的限量要求。针对纺织纤维类快递包装,标准规定了铅、汞、镉、铬4种重金属的总量和分量限量要求。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官网中提到,快递包装材料本身如果符合国家标准则没有毒害,但某些包装材料可能是由回收料再加工做成,极可能残留大量有害物质。另外,快递在揽件、中转和派送过程中,容易携带尘土、细菌及病毒等。快递配送员每天接触的人流量非常大,一旦在某个阶段接触到病原体,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收件人的感染风险。

相关部门对快递包装的生产与使用划定了红线和底线要求,减少了快递包装对人身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在快递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多种细菌。因此,在取件、拆件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避免“微生物”侵袭。

03

拆快递

应做好健康防护

拆快递后可能引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接触性过敏等问题。具体风险包括:细菌感染可导致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发热,需及时就医;真菌感染常见如手癣、体癣,症状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脱屑及瘙痒,尤其在潮湿、温暖环境下更易发生;部分人对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快递包装材料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甚至水疱,并伴有瘙痒等过敏症状。因此,取件时建议做好健康防护,以降低健康风险。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拆快递时应做到三点:

少接触、勤洗手:尽量在室外通风处拆件,避免在密闭空间内直接接触包装;使用剪刀拆封,避免用手撕、用嘴咬;处理完快递后,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遵循“六步洗手法”。

戴手套、做消毒:若包装有明显污渍,应先消毒再接触;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拆件,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驿站取件时。

多防护、避高峰:在流感高发季,取件时尽量减少与快递员面对面接触,避开取件高峰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可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包裹表面进行喷洒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拆快递后如若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即使是轻微症状,也建议明确病因。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审核 || 董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顶: 549踩: 314